今年八月,天门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组织书家参加2025年湖北省硬笔书法大赛。处暑的烈日将路面烤得氤氲蒸腾。我站在农庄路旁的树荫下,等待去往硬笔书法大赛场地的循环车。空气黏稠,连风都带着重量。就在这时,一辆天蓝色商务车划破热浪驶来——我鬼使神差地招了手。
车竟停了。
拉开车门,冷气扑面而来。我连声道谢钻进副驾,瞥见后座是两位衣着整洁的老人。“您们也去比赛场地?”我问。那位先生温和点头:“是的,是的。”他的声音像沁凉的泉水,在燥热里格外清晰。我全然未觉,自己正身处怎样奇妙的际遇之中。

作者与庞中华主席合影
车至报名处,我道谢下车。却见车辆继续前行十数米后停下,顷刻间被手持相机的人群包围。那位老先生被搀扶着下车时,人群躁动起来——“庞主席!”三字如惊雷贯耳。
庞主席?!庞中华主席?!
回忆如闪电照亮旧日时光:少年时伏案临帖,那字帖首页上温文尔雅的笑容,此刻正真实地在我眼前绽放。我怔在原地,手中为熟悉场地而带的笔袋突然重若千钧。
机会稍纵即逝。我挤过人群,趁他与人交谈的间隙上前:“庞主席,刚才竟是坐了您的车……能否合影?”他转头,目光落在我光亮的头顶上,慈祥笑意漫上眼角:“可以,可以。”工作人员接过手机的那一刻,我站在这位启蒙我笔墨之路的宗师身旁,时间仿佛回溯到最初铺开字帖的那个下午。
合影后,我跟着人群移动,贪婪地捕捉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突然萌生的念头再难抑制:我想握一握那只为中国硬笔书法开辟新天地的右手。
然而颁奖典礼前,我已无缘近身。坐在赛场,铺开纸张时,心仍怦然。原本“重在参与”的心态悄然变质——此刻我渴望获奖,不为荣誉,只为能名正言顺地再次走向他。

作者获奖证书
墨迹渐干,作品上交。时间在等待中流逝。
当颁奖词念到我名字时,巨大的喜悦并非来自获奖,而是台阶尽头那双温暖的手。我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台,灯光炫目,人声鼎沸。与他人匆匆合影后不同,我转向庞主席,郑重伸出双手:“庞主席,谢谢您。”他显然认出了这个“蹭车的光头”,笑意愈深,有力地回握。
那一握,温暖干燥。仿佛穿越数十年光阴,握住了童年字帖上的墨香,握住了每一个临摹的午后,更握住了某种绵延不绝的文化薪火。
处暑的热浪终被秋凉取代,奖状已被收起,但那场奇遇的每一个细节仍清晰如昨。有时我提笔练字,恍惚间仍会觉得,那辆天蓝色轿车并非偶然停驻,而是命运在处暑节气里安排的一场温热邂逅——它告诉我:所有热爱终会相遇,所有虔诚必有回响。
那只手传递的不仅是温度,更是一份无声的嘱托。墨海无涯,但幸有明灯指引;人生奇遇,往往始于一次勇敢的招手。在那个处暑的午后,我拦下的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个永恒的瞬间——它将被永远珍藏于我的笔墨人生中,历久弥新。
(作者/天门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张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