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至30日,由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中国硬笔书法网主办的第十三期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暨书法教学办学研讨会在武汉东湖之滨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二十余位书法教学骨干齐聚一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天半的书法教学研修之旅。

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推动书法教育事业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特邀多位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授课,包括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樊利杰,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邹志生,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功尚,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杨文博,以及慧字社创办者张慧老师等。

课程内容涵盖政策解读、技法突破、教学法创新、育人细节等多个维度,为参训教师奉上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学术盛宴。
培训伊始,协会主席柳长忠深入解读了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相关政策,结合“墨香荆楚计划”与“双减”背景,系统阐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新课标、新定位与新使命。他强调,书法教师应超越单纯的技法传授,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锻造者,引导学生在笔墨世界中感知文化温度。这一观点引发了参训教师的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

樊利杰老师从书法审美与生活的关系娓娓道来,通过分析古代经典法帖,引导教师体会“屋漏痕”“锥画沙”等笔法与大自然的完美契合,感受王羲之的平和阴柔之美、颜真卿的粗犷古拙之韵,从文字到书写,从静态到动态,让书法艺术真正走入生活。

邹志生教授以生动风趣、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书法理论与技法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他巧妙运用贴切比喻与历史典故,使课堂充满趣味与智慧,启发了参训教师对“如何教得更明白、更有趣”这一核心问题的重新思考。

在技法教学层面,王功尚副主席带来的“三遍比较法”临帖教学,以清晰的逻辑和显著的实效性,为解决长期困扰教师的临帖教学难题提供了全新路径。该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模仿转向主动观察、分析与内化,有效提升了临帖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张慧老师关于书写与标准的“三姿”(坐姿、执笔姿、写姿)教学示范课,则从细微处见好教法。她通过直观的书写讲解演示和富有童趣的语言,将原本枯燥的姿势和技法训练变得生动而富有趣,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细节育人”的温情与责任。

培训期间,协会副秘书长杨长保和等级测评常务主任郝剑锋还分别就协会组织建设、师资培训、等级测评、会员发展等方面作了系统介绍。李书林秘书长主持了开班与结业仪式。在教学研讨与互动答疑环节,协会秘书处王恩群、史家顺、孙沛、段兴勇等针对教师们在教学与自我提升中遇到的困惑,给予了精准而中肯的解答,现场交流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结业仪式上,柳长忠向优秀学员赠送了书法作品,并向全体参训教师颁发了结业证书。他在结业寄语中分享了三点关于对书法教育的思考:一是要把“根”文化的理念植入写字教育之中;二是要深刻认识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四个一”,即:“一点见功夫,一字有八法,一格存字法,一书通人生”;三是要深刻理解书法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正、心、修、德”四个字上,从正姿到正心,最终归于修德。

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洗礼与育人初心的唤醒。参训教师普遍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每日临帖精进,将“三遍比较法”“趣味教学法”等创新模式融入课堂,并在教学中注重文化渗透,切实履行书法教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时代使命。

第十三期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湖北省书法教育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荆楚大地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