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硬笔书法网!
 
书论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

运笔点画的节奏

时间:2006-10-27 01:25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运笔点画的节奏

    书法线条在纸上运动的形式不是平拖直划胡抹而就的,而是富有节奏韵律变化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运动,在笔情墨韵中激荡着情感的旋律,形式美中渗透进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性。

    历代书法家们是敏感而富有乐感的,他们已经注意并探索了书法与音乐的相互联系,变化通融之处。唐·张怀灌在《书议》中把书称之为“无声之音”。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认为书法有似于音乐演奏,“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把运笔书写譬之“抚弦在琴,妙音随指而发。”那些运动着的点画线条在节奏上时轻时重、时疾时徐,在旋律上或抑或扬、或顿或挫,都显示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诉诸人的视觉。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运笔点画秀逸,线条韵致流丽,犹如一首恬淡柔美、流畅飘逸的田园交响诗。“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细察整幅《兰亭序》的运笔轻捷婉约,线条抑扬和畅。而同样是王羲之所书的《丧乱帖》,运笔点画凝重疾涩,线条气韵顿挫强烈。特别是第一行“羲之顿首,丧乱之极”,运笔是何等的持穆遒劲,节奏是多么的深沉顿抑,好象一首如泣如诉、凝重沉郁的悲哀交响曲,从而把作者的情感流泻在宣纸上,犹如音乐从自然音响中抽出纯“乐音”那样。

    书法线条形式美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需要艺术的组合,使之互为协调和谐。“一般地说,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因为‘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引裴安的话)毕达哥拉斯派也说,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书法线条也必需具备这种把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之间对立的因素使之和谐协调,呈现那种音乐旋律般的变化感。郑板桥的书法可谓是颇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他把篆、隶、楷、行、草杂糅在一起,轻重徐疾变幻奇妙,抑扬顿挫此起彼伏,那种奇逸之趣,超脱之思跃然纸上。以多变的笔情墨韵交织成一首丰富生动的乐曲。那些以楷书点画、隶书波磔所出现的重笔、涩笔,时而使人如听大江东去,跌宕激越;那种以行书、草法所出现的转折起伏,使人似听小桥流水,悠然轻盈。因此,综观郑板桥的这些书法,使人感受到“视觉音乐”的美感,富有节奏旋律。即使在工稳的楷书中,也依然荡漾着节奏韵律感。如禇遂

[1] [2] 下一页

网站公告
图片新闻
书法理论
名誉顾问:庞中华 张华庆 顾问:丁谦 李冰 王讯谟 陈联合 李景杭 张宝彤
艺术指导:王臻良(湖北) 高继承(陕西) 司马武当(河南) 崔国强(湖南) 李书忠(四川) 刘胄人(广东) 沈鸿根(上海) 吴全仁(内蒙)
熊洁英(辽宁) 谢连明(吉林) 寇学臣(河北) 王惠松(江苏) 薛祥林(安徽) 高方荣(海南) 李岩选(山东) 刘旭光(江西) 陈亮(重庆)
林普霖(福建) 徐小又(美国) 张炳煌(台湾) 许雪明(香港) 陈颂声(澳门)

站长兼总编辑:长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络总监:赵克礼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法律顾问:刁品纯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

网站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清风苑5-1-101室 邮政编号:432000
专用邮箱:zgybsfw@163.com 联系电话:0712-2822612 13871880721 13272466110 鄂ICP备1801532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90202000406号 Copyright® 2014-2016
关闭
关闭
网站二维码
 
论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