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硬笔书法网!
 
书论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

隋代楷书论

时间:2006-10-27 01:24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作者:沈浩  

     我们探讨中国书法,无论从它的实用角度还是艺术角度,都可以发现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秦始皇结束了三代文字那种纷乱迷离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整齐、清健的秦篆,为文字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秦结三代之局,而下开两汉,那么,隋就是结六朝之局,而下开唐宗了。

    众所周知,唐代沿着文字变革的方向完成了楷书的定型,有了一套完备的,系统的书法技法,而在这之间孰不知隋代是经历了何等的艰辛才酝酿了这一切,而世人却对其又褒贬不一,为了更加清晰地、准确地了解隋代书法的地位,我觉得有必要对它进行剖析和研究。

一、历史的必然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二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这段话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对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作的鲜明阐述,由此可见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风俗可以造就特定的艺术形态、艺术风格。

     “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样的结论在经历了多少年喋喋不休的争论以后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既然如此,书法也就同样应该符合艺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书法反映时代精神,反映风俗概况。与此同时又因为作为书法主体的书家不管他有多么伟大,始终不可能摆脱所处的文化环境、地域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所以书法宏观的整体的特性也必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由此可知,隋代楷书风格的产生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时代的制约性。

      隋代政权是在经历了十六国长期分裂混乱之后得到统一的。政权的统一带动了其他一系列社会文化的统一和发展,例如文学、音韵学、目录学、史学,其中尤以文学艺术最为突出,它是南北风格融合的典型代表。书法是一种具有综合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网站公告
图片新闻
书法理论
名誉顾问:庞中华 张华庆 顾问:丁谦 李冰 王讯谟 陈联合 李景杭 张宝彤
艺术指导:王臻良(湖北) 高继承(陕西) 司马武当(河南) 崔国强(湖南) 李书忠(四川) 刘胄人(广东) 沈鸿根(上海) 吴全仁(内蒙)
熊洁英(辽宁) 谢连明(吉林) 寇学臣(河北) 王惠松(江苏) 薛祥林(安徽) 高方荣(海南) 李岩选(山东) 刘旭光(江西) 陈亮(重庆)
林普霖(福建) 徐小又(美国) 张炳煌(台湾) 许雪明(香港) 陈颂声(澳门)

站长兼总编辑:长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络总监:赵克礼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法律顾问:刁品纯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

网站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清风苑5-1-101室 邮政编号:432000
专用邮箱:zgybsfw@163.com 联系电话:0712-2822612 13871880721 13272466110 鄂ICP备1801532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90202000406号 Copyright® 2014-2016
关闭
关闭
网站二维码
 
论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