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师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我们相识已 经近 40 年了。记得我第一次到河南省书法函授院拜见他,是在上世纪的 1987 年。
那时,我在庞中华老师身边工作,担任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教师,兼任河 南省硬笔书法学会办公室主任。周日,我经常带上作业向张海老师请教,学习毛 笔书法。就这样,我在郑州边工作边学习,坚持了三年。
1989 年冬,我从郑州回到泰顺老家,参加了工 作,与张海老师只能通过书信往来,向他学习,在张 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逐步开始研究书法理论,广泛 涉猎各种书法流派,尝试将不同的风格元素融入到自 己的作品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在全 国各类书法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后来的二、三十年中, 我也利用业余的时间,开始收徒授艺,将自己多年来 积累的学书经验和练习技巧,传授给年轻的一代,在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张海老师的教学理念,对 学生严格要求。

张海 《披云卧石》1991 年
2005 年 9 月 30 日,我再一次踏上中原大地。那 天下午我和原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的同事张之虹 一起,乘坐公交车,来到了郑州市经七路 34 号的省 文联大楼,刚想上楼,便被保安叫住了,问:你们找
谁?我说:找张海老师。他又问:有没有预约?我答:没有,我是从浙江温州过 来的,专程拜访张老师。他叫我们稍等,并随手拨了电话,向张海老师请示,放 下电话后,他说:你们上去吧。我们走了几级楼梯,又回头向保安请教、询问张 老师的房号,保安告诉我们,张老师在 207 房间,我连忙说了声谢谢,便上去了。到 207 房门。我轻声地敲了一下房门,只听见“请进 ”,我和小虹便进了房 间,我向老师通报了来意。张老师说,你怎么不先打个电话呢(意思是担心我碰不到他)?我说我都已经 16 年没有来郑州了,没有 老师的电话号码,没办法事先给老师打电话。张海 老师说,那也是那也是。张老师接着说,再过十分 钟,我就要去北京了。我顺着张老师的话说,张老 师可不可以给我留个电话号码呢?老师说行,随手 从桌上拿了一张名片,刚想递给我,又把名片放在 桌上,只见他从笔筒里取出了一支钢笔,把名片翻 过来,在名片的背面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然后将 名片递给我,我连声说, 谢谢!谢谢!

左(蔡和)、 中(张海老师)、右(李琴娟)
接下来,我赶紧从随身的背包里面取出两张字,一 张是小楷《李将军列传》,向张老师奉上,并请张老师 指正。只见张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卡片,衬在我的小楷下 面,慢慢地从右到左移动,老师看的很认真,看完后, 对我说,小字写的好。我又从包里取出另一件行草书条 幅,请张老师指点,张老师上下看了一遍,对我说,字 也没有问题,写行草书可以放开一些,蘸一次墨,可以 写好几个字,不需要蘸一次写一个。
这期间,有位工作人员手端纸箱,向张老师请示, 说,我将纸箱端下去,在楼下等,张老师说行。
我不好意思打扰张老师更多的时间,只好提出向老 师告辞,并说每年来郑州拜访老师一次,老师又对我说, 温州过来太远了,不必每年过来,有事可以写信。我刚 想走,张老师又叫我等等,他站起身,从书柜中取出一 本《张海书法作品集 1998-2003》送我。
我拿着作品集,与小虹一道,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张 老师的办公室,离开了河南省文联办公楼。2005 年 12 月 17 日晚,我坐在床上看电视,突然屏幕上显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只见刘云山、李从军、朱关田、张海等在主席台上就坐。几乎同时,电视播音员 播出了张海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消息。
我赶紧拿出手机,找到老师给我留的手机号码,想第一时间表示祝贺!我接 连拨了六次,都是忙音,但我并没有放弃,我深知这个时间段,老师一定很忙, 当我拨了第七次时,电话终于通了,我说,请问是张老师吗?我是浙江温州的蔡和。只听张老师在电话里说“你好,你好!”我又说,刚从“新闻联播 ”里看到您,祝贺您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老师又说“谢谢,谢谢!”

蔡和 行草《陶渊明诗一首》
2013 年 8 月,我和爱人李琴娟,送女儿李梦艺到北京读书,又一次见到张老师。那一天,在北京创业的老乡请我吃饭,在宾馆里,我用手机联系了张老师的秘书张建才先生,并跟张秘书说,想在北京拜访张老师。张秘书说,老师很忙, 不一定有时间,手机联系吧,也就在当天晚上,张秘书给我回了一条信息:定于明天上午十点半,在航天桥工作室见面。
第二天上午,我和爱人坐老乡的车子,如约来到工作室,只见工作室宾朋满座,一拨一拨都在排队,等待张老师接见,张建才秘书热情地给我们泡了茶,我们也在排队等候。十一点多,张老师走过来跟我们打招呼,我给老师介绍我的爱人李琴娟,张老师问我,单位是否还在宣传部?我说,我已经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律规定,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这一次跟琴娟一起送女儿来北京读书的。老师有些意外,好像还有点惊讶。我跟以前一样,赶紧从包里取出两张字,一张是小楷司马迁《汲黯传》, 另一张是宋词行草书,向老师请教,张老师肯定了我的小楷书法,连声说写得好。 因为小楷是绢本书写,老师还问我这种绢好不好写?我回答道,这种绢写小字很好,很稳定。老师对我的行草书也给予了鼓励,让我就这样写下去。临别前。张老师还跟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2014 年 9 月 13 日,我的个人书法展览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出,张老师还通过秘书张建才发来贺电。

蔡和 小楷《古人论书数则》
回顾近 40 年的师徒情谊,我感慨万千,张海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关怀,如同大海一般深沉而广阔。这份海一样的深情,不仅让我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畅游,更让我懂得了坚持、感恩和传承的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沿着书法之路走下去,用自己的行动,将张海老师的艺术精神和高尚品德传承下去,让更多 的人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2025 年 4 月 1 日

蔡和简介
蔡和,1965 年 7 月出生,1982 年 10 月在 兰空某部服役,本科毕业。中共泰顺县委宣传 部退休。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老干部书画社理事, 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泰顺县老干部 文体艺术联合会副会长,泰顺县老干部书画 协会会长,泰顺县文联第一联合支部书记, 泰顺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顾问,泰顺县第三 届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顾问等。
蔡和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毛笔书法师从林剑丹、张海先生,硬笔书法跟随庞中 华先生学习多年,得到亲授;曾任中国《钢笔书法报》首任编辑,《解放军报》主 办的“全军首届硬书法大奖赛 ”评委,河南省硬笔书法学会办公室主任,《书法导 报》特聘书法家,温州市书法家协会五届、六届、七届理事,政协第七届、第八届泰 顺县委员会委员,泰顺县书法家协会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副主席等。
几十年来,蔡和毛笔、硬笔书法作品, 曾几十次参加全国各类展览并获奖,先后 在日本、法国、韩国, 以及北京、上海、杭州、郑州、温州展出。出版浙南书法 函授学校《钢笔书法描红教材》三册,《蔡和书法作品集》,《梦艺书画收藏集》, 《温州・百家百集系列丛书・第一辑蔡和》,《艺术点亮人生》,《浙江一鸣・全国书 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浙江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钢笔字帖,《全国公路 安全保护条例》钢笔字帖,《海派书画・蔡和作品专集》,《蔡和书法展览作品集》, 《海派艺术・蔡和书法艺术》,《泰顺县老干部书画篆刻作品集》等 14 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