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礼
星城长沙,“文艺”献力,文化让长沙人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成为这座星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些年,长沙文艺界甚是活跃,推陈出新,就如我所熟知的长沙市书协,活动频频推出。仅2014年,我曾做过统计,长沙市书协先后先后举办十余次展览,有针对艺术市场的小品展,有推介篆刻艺术的“地铁元年”展,有师生的“师严道尊”展,有对外交流的长沙广州联展等,对了,还有值得一提的“欧阳询杯”全国展。知情的人抱怨展览太多,不知情的还反问一句“你们都办了些什么展览”,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省一下呢?
组织一次展览不容易。单从经费来说,少则四五万,多则无上限。目前,全国艺术协会的专职人员相对来说,是少之又少的。协会举办一次展览,基本上是协会主要领导业余聚一下,把构想互通一下,然后就是征稿、出书、办展等几个步骤。今天,国内的艺术展览,从数量上讲较为可观。但一个展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名负责任的策展人理应深入思考,一个展览的意义在哪里,值不值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展览其实应是有门槛的,既需资金成本,也要运作能力的团队,从展览一开始起,征稿、出书、会务、接待、宣传等方面就要相应开展。为了展览能够有长期的关注度,宣传工作从始至终就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尽量尽快使更多的人了解、接受、相信、掌握、支持,以获得社会的认知与青睐。
策展意向与主题拟定。就拿长沙市书协2014年的几次展览来说,每个展览都取了一个很雅观的名称,如“潇湘韵致”、“师严道尊”、 “得涧清流”、“地铁元年”等,这等于是给了展览一个标签,也同时是对主题的一个简述,是便于人记住的。这一点,我觉得协会领导是很睿智的。现如今的展览,各式各样的展览层出不穷,大家也似乎学会了为展览取个简名称的惯例,但你是否考虑了“简名称”既符主题且便记忆呢?就拿“地铁元年”长沙篆刻艺术展来说,它是为铭记2014长沙地铁交通元年启始,以篆刻印屏与篆刻原石作品两部分组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印文化在当代的生机,领略湖湘当代篆刻艺术家不同艺术风采。这是抓住良好契机的一次展览,注定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这里,我提出策展意向的重要性,也就是展览主题,一个实质性的主题。
好想法,好方案,好的效益。只是想办一次展览,那就是花钱找人实现愿望的事。作为协会展览活动,就不单是实现协会愿望的说法,除非是想实现协会某位领导的愿望。想办好一次展,应该考虑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所谓社会效益,就是举办一次展览,对社会所带来的作用。办一次展览,耗资耗力,如果只是搞些作品挂到一个展馆,展出几天,是没有太多意思的。毕竟在一个圈里,有资历、有水平的艺术家作品,圈内人知根知底。如果请你老去看几个熟人的作品,我想吸引力不会大。
2014年由湖南惟楚书画院主办的“惟楚雅集”,策展意向很明确,湘籍“国展”获奖书法家提名展,嘉宾及作者接待,出资邀请主流媒体报道,展览开幕式齐装亮相,汇集36位湘籍国展精英,在湖南,乃至全国,是个新意,这就注定了看展观众不会少。后来,有不少观众从外地赶到长沙来,这样的吸引力堪比看“国展”。展会接待,发放统一服装,安排食宿,举办晚会笔会,给予基本劳务费,这些对参展作者,既是吸引,也是尊重。所以后期,参展作者都很乐意去宣传此次活动,纷纷转发活动系列资讯。出资邀请媒体参加,这是对媒体人辛苦劳动的认可,展览启动新闻发布会,到展览开幕式,展后系列专题报道。举办一个展览,你知道作品装裱要付钱,租用场地要花钱,特邀领导嘉宾要表示,可是邀请媒体人来做宣传报道呢。这次雅集,举办方除了邀请湖南主流媒体外,还特别邀请了中国书法家网和中国硬笔书法网全程报道,两家行业网站的宣传作用,差不多是可以覆盖书法界信息网的。
展览方案讨论,分工协作。做一个展览,涉及的人力物力不是少量的。提前做好分工,是保障活动如期、有效的举行,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我之前所参与过的展览说,往往总是出现,展览一周前,大家都无所事事,而到展览前几天,各种事压到一起来,急就急办,组织工作者作死的加班,忙出书、忙联络、忙发通知,忙写稿子……这些都是展览前方案不明确,未能有效分工所产生的问题。展会方案讨论,就是先做出实质的方案稿,召集有关人士,拿着方案稿在桌面上谈,有问题,及时提出,及时修改。而不是开会时空口讲话,开完会屁事没有。口头宣传只能占百分之十的重要性,解决实际问题所起的宣传作用,要占到整个宣传工作的百分之九十的地位。
展览期间,有头有尾。对于没有开幕式、没有任何配套活动的展览,先不说别的,首要就是难住了我们做媒体宣传的,往往感觉没有东西可写。一个没有开幕式的人,就是让观众过来打游击,看下展览就走,留不住什么印象。如果举办了一个展览,过去几个月,再问看过展览的人,如果连展览名都记不起,只能说,那是个失败的展览。办一次展览,把它展出来是形式,展出来有何用呢?
关于前后宣传,应该在预算展览经费中纳入广告宣传费。为什么要预算广告宣传费?请问,我们举办展览的目的是什么?是推介、是总结、是交流……我想,举办一个展览,我们都是想让更多的人来看的,或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展览。而这个召集观众来看展,或者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的平台,是谁呢?那就是媒体记者,以及行业笔杆子。请人办事,表示一下,人之常情。
对于艺术展览,有其特别的需要。做好一次展览宣传,不是展前发一个预告,展后发一个新闻通稿。这样的宣传,顶多只是发一个通知和一个总结而已,毫无展览的实质性宣传与推介。
宣传不力,展览没看点。说到宣传给力,我就不得不拿“亲爱的日子”何立伟文学艺术三十年展的宣传为例了。应该有很多人,近期知道,或看过关于这个展览所发布的一系列资讯,有展前讨论视频,有邀请名流评论,有何立伟先生的个性照片、展览感言,以及展览分段介绍,策展人煞费心机。说实在的,举办方所做的这些,就已经在吊大家胃口了,何立伟这人怎么样,何立伟故事怎么样,何立伟文章怎么样,何立伟的字与画怎么样……我想,10月18日,何立伟先生的展览看开幕式肯定是爆棚。
宣传意识与组织观念同等重要。像做这么一个展览的前后期宣传,它是要人去做的,而且还是比较花心思、花精力的。作为协会,也许经费紧张,但不能因为经费不足,就不搞宣传了,不管媒体了。经费不足,可以想办法挤挤,花不了几个钱,可多可少,是份劳动尊重。在协会,我常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协会领导抱怨没人会搞宣传,有宣传能力的叹息没设备、没精力。
做好宣传,不是一个人的事。近年来,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贴近着我们的生活。很多单位组织,也都开始重视起来,做官方网站,做微信平台。管理过网络平台的人,应该知道,一次活动报道,会涉及活动摄影、撰写新闻稿、图片筛选处理、上网发布等几个步骤,有时候,弄好了还要等待领导审阅。一次网络新闻发布,除开参加活动摄影时间,少说两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有时候,为了更好的宣传活动,写些相应的软文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近期来,长沙市书协形成一种很好的团队精神。凡协会新闻,协会成员都自觉的转发朋友圈,尤其是协会领导班子带头,是值得各组织单位学习与借鉴的。
(作者系长沙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