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散如轩书法随笔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6: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2409]次

散如轩书法随笔

                                                   韩戾军

    一、走出导向

    近来,有人受素质教育理论启发,把古人书法创作界定为素质型创作,把当代人书法创作界定为应试型创作,意欲呼唤书法创作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轨,极富意义。

    反思当代书坛,真有些旧科举考试的意味;两年一度新人展、中青展、全国展,间或一些单项展。书人仍多围绕这一指挥棒,为获奖、入选而乐,为名落孙山而忧,以至于将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都忘却了。整个一制造导向,迎合导向甚至追寻导向的运动过程。

    近几年,凡是关注书法的人,谁人不知新人展注重学,注重基本功的把握;中青展倡导探索,鼓励创造;而全国展则主张稳中求进,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 这些宏观的导向并没有错,且有利于书法事业的发展。而具体操作中诸多导向的炮制和效果则变味了。从最初弘扬主旋律的讲座到时代精神的画地为牢,到全国大展获奖作者座谈会的经验传播,再到各类展览前创作研讨班的评委授意,甚至某些好事者预测展览取向,采访公布展览组织者及评委的欣赏口味 ...... 热热闹闹,不一而足。今天,参加全国大展,取法什么,线条如何运用,墨色怎样变化,形式怎样构成,对于许多赶潮者来说可谓驾轻就熟。致使书风雷同,书味浅薄,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完全被扭曲。诚马啸先生颇具见地地断言:当代书法创作连启功先生的书法(不是风格〈马啸语〉)尚不能跨越,当代书法的地平线并没有出现。

    当代书人,尤其是青年书人,在名利障、金钱障、权势障面前,思想黯淡了,理想泯灭了。他们改变或抛弃了自己的艺术追求,牺牲了自己的艺术个性。挖空心思地琢磨评委的心态,迎合评委的口味,等而下之者连自己的人格都搭上。他们完全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